青春风采

当前位置:首页 > 党的建设 > 青春风采

中国十五冶“青科突击队”创新应用TBM技术 以科技之刃在矿山破岩开路

时间:2025-04-22
来源:
作者:

在江西银珠山的地下巷道中,有色金属矿山行业首台引入的TBM,以日均10米以上的速度破岩前行,于1月底顺利实现3.1公里巷道的全线贯通。

这是中国十五冶创新提出跨界引入TBM技术应用于矿山施工领域的新成果,也是中国十五冶工程研究中心TBM项目青科突击队(以下简称“青科突击队”)在“跨界融合”的科技创新之路上踏出的重要一步。

敢于突破 定制TBM在矿山地下掘进

TBM是全断面隧道掘进机(Tunnel Boring Machine)的简称,区别于应用在软土地层的盾构机,国内一般将其应用于硬岩隧道的掘进。

“传统钻爆法需要20人轮班作业,而TBM每班仅需8人监控和操作。”21日,青科突击队队长初士俊接受采访时说,TBM技术的引入,使得江西银珠山铅锌银矿项目实现了全电作业,粉尘浓度降低90%,施工效率提升了3到4倍。

时间回到2023年4月。中国十五冶方面针对项目实际情况,结合矿山行业发展变革趋势,提出引入TBM技术的思路,很快与业主方达成一致,启动了一系列项目落地工作。

“刚接到TBM定制任务时,我们也是懵的。”青科突击队机械设计师任志强回忆道,当时摆在他们面前的是前所未有的挑战——银珠山矿巷道最小转弯半径仅30米,相当于TBM要在两个标准篮球场长度的空间内完成180度转向,“现有的业内最小矿用TBM转弯半径是80米,要缩小到30米,意味着我们要重新定义行业标准。”

随后的3个月里,青科突击队开足马力进行技术攻关,通过与相关厂家和高校的紧密联系合作,成功啃下“硬骨头”,打造出全球首台超小转弯半径矿用TBM,应用到银珠山项目中,首次实现TBM在有色金属矿山地下组装和始发。

协同创新 不断收获新的技术成果

银珠山项目只是一个新起点。目前,在中国十五冶的科技创新版图上,TBM技术研发被列为矿山业务转型的“头号工程”。

从决心跨界引入TBM技术,到推动项目落地实现技术应用,再经过工程实践,不断解决实际问题,优化设计、总结经验,并将一系列成果转化运用到下一个新项目上,青科突击队在推进TBM业务发展上步履稳健。

“银珠山项目实现了TBM施工从0到1的突破,今年3月顺利抵达非洲的‘中国有色二号’则是我们参与研发优化设计完成的第2台TBM。”初士俊介绍说,这是非洲首台应用于地下千米金属矿山的TBM,对中国十五冶进一步打响海外市场知名度、展现品牌影响力有着重要意义。

与“中国有色二号”一起远征非洲的,还有青科突击队工程师刘朋。此前,为攻克非洲高温高湿环境下的设备适应性难题,刘朋在长沙的TBM生产厂连续蹲点,研究二次通风设备适用性设计问题。“看到‘中国有色二号’到达非洲的那一刻,我觉得一切辛苦都值了!”刘朋说。

目前,中国十五冶已培养出30余名TBM专业人才。这支队伍的身影出现在赞比亚、刚果(金)等地的矿山深处,用中国技术为全球矿业注入新动能。

在TBM项目室,32岁的青科突击队采矿工程师柴慧珍正在根据项目二次掘进线路开展技术经济性分析,给矿方提供有利支撑数据。由于她工作刻苦、成绩突出,还经常主动加班,同事们亲切地称呼她“柴哥”。

在膏体充填实验室,25岁的青科突击队材料工程师党帅珂参与研发“尾砂基胶凝材料”,将充填成本降低40%;在“黑灯”选厂中控室,自动化工程师团队通过AI视觉分选技术,提升预抛废效率;在深部开采数字孪生平台前,地质建模小组正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重构千米地下的矿脉图谱……

“我们不是单兵作战,而是构建了产学研用立体创新网络。”青科突击队科研主管周兵介绍说,团队与头部厂商共建“TBM研究分中心”,同中南大学开展联合培养项目,同客户开发“矿山数字化系统”,与中色非矿联合参与国家项目,编制TBM规范等。这种开放协同的创新生态,让中国十五冶在智能采矿、绿色选冶、生态修复等领域形成了50余项核心技术成果。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5-11-13 09:48:48